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逐梦他乡重庆人——易兴敏

    信息发布者:云阳县江口镇大面村
    2016-12-16 13:21:09    来源:华龙网   转载

    重庆厨娘天津挥勺 “救活”川菜馆巧手打造餐饮品牌

    记者 李华侨


      • 摘要

          她出生重庆开县,是一位巧手厨娘,从小就对做菜充满兴趣,14岁就能操办一桌团圆饭。为了实现梦想,她辗转多地学艺,硬是把一家濒临关门的川菜馆做得红红火火,还升级为餐饮公司,成为天津汉沽家喻户晓的餐饮品牌。离开家乡多年,易兴敏一直关注家乡发展,她盼着有一天能回老家开小吃店,让带着浓浓儿时记忆的传统小吃重回餐桌。

        干过服务员下过厨 初尝开店被迫关门

          在天津汉沽,“逐梦他乡重庆人”采访组一行见到了易兴敏。由于新加盟的酒店即将开业,有一大堆事情急待处理,刚挂掉手机,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。谈吐大方、行事干练,是她给记者的初印象。

          易兴敏是重庆开县人,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,从小她就对下厨特别感兴趣。“六七岁的时候,外公外婆在做菜,我就趴到木桶的架子上看,常常弄得满身是煤灰。”易兴敏告诉记者,14岁时,她就能做一两桌人的团圆饭。

          初中毕业后,易兴敏跟随长辈一起外出打工,曾在山东、广东等地当服务员,每天端盘子洗碗,挣钱补贴家用。

          “当时我还是想学做菜,然后开一家饭店。”1997年前后,易兴敏来到四川锦江,在叔叔的店里学做菜,上午学理论,下午进厨房。她回忆,当时整个厨房就她一个女生,其余全是男厨子,“夏天的时候,厨房油烟排不出去,常常被花椒、辣椒味呛得眼泪直流。”虽然日子有点苦,但因为距离梦想近了一步,易兴敏心里倒也很高兴。

          厨艺学得差不多了,易兴敏来到山东打工,遇到了初中同学易炳军,很快坠入爱河。随后,两人合计开了川菜馆“蜀香苑”,易炳军炒菜,易兴敏打杂,两人默契配合。

          然而,因为很多食客拖欠饭钱,餐馆入不敷出,不到一年时间就关门了。钱没收回来,还欠下了债,两人又开始了在各个城市奔波的日子。

        宁可少赚不让顾客吃亏 小餐馆做成餐饮公司

          1991年11月,易兴敏的姐姐在天津汉沽开了家名为“金山城”的川菜馆,夫妻二人便来到姐姐店里帮忙。可经营了一年半时间,川菜馆生意始终不见起色,“当时姐姐准备把店关掉,我和丈夫到处借钱,把店盘了下来。”易兴敏说,当时,家里人都反对这么做,她却特别乐观,“亏了就当白打了一年工。”

          接了个“烂摊子”,如何把店做“活”呢?易兴敏发现,川菜的麻辣口味,在当地有些“水土不服”。由于夫妻两人都有厨艺底子,他们索性自己改良菜品,降低麻辣味,融进当地的口味,没想到食客很买账,营业额从以前的每天四五百增加到千余元。

          “我一直秉承一个原则,宁愿自己少赚点,也不让顾客吃亏。价低量足,虽然赚得少点,却能赢得回头客。”易兴敏说,当时,比起其他餐馆,自家川菜馆里的菜品价格不仅便宜,还经常给食客赠送自酿米酒,就这样,回头客越来越多。2001年,川菜馆净赚了10余万。

          顾客越来越多,原本只有10张桌子的小餐馆已经容不下了。两人将饭馆几次扩大,2007年时已能放下40余张桌子。随后,两人又开了石锅鱼、火锅店和烤鸭店,生意越做越红火。

          现在,易兴敏的小餐馆已经变成了餐饮有限公司,“金山城”这个名字在汉沽区成了的家喻户晓的餐饮品牌。虽然成了公司董事长,但易兴敏仍常常进厨房,为食客露两手。

          公司越做越大,如何突破呢?易兴敏想到,不如从食材上下功夫,自己种绿色蔬菜端上桌,食客吃着也放心。随后,她承包了一百多亩地,开起生态农庄,大棚里种上瓜果蔬菜,旁边再养些鸡鸭。市民可以随时去农庄参观,如果有兴致,还可以带上家人一起采摘新鲜果蔬带回家。

        想回重庆开县开店 让传统小吃重回餐桌

          易兴敏的店里有不少学徒都是她的老乡,周军16岁时来到易兴敏的川菜馆学习做菜,现在已经成长为厨师长,他说:“易大姐是一个特别朴实正直的人,她就像我的大姐一样,教我学菜,给我工作。”

          在易兴敏看来,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。“他们都是我的老乡,因为信任我才来投奔我,当然不能让他们受委屈。”易兴敏说,这些年轻人肯干肯吃苦的精神劲儿,让她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,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,帮助这群年轻人成功。

          采访中,“逐梦他乡重庆人”采访组给易兴敏准备了一个惊喜,带去了一段提前准备的家人问候视频。看着视频中的亲人,听着亲切的乡音,易兴敏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。

          “好几年没回重庆了,特别想家。”易兴敏说,近几年,公司生意越做越大,尽管没空回家乡走走,但她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,“重庆近几年发展特别快,交通经济都有质的提升,作为重庆人,我觉得特别自豪。”

          “我的朋友圈子经营饭店的人很多,大家经常一起讨论,今后一定要回老家开县开店。”易兴敏说,未来,她想在重庆开小吃店,让八大碗、玉米粑等传统小吃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。

        audio://live.cqnews.net/vod/data/video/201605/31/d6e41f55-955e-4862-bb02-372adb752b58/transcode_b6e8439e-3f6d-b4ff-d572-77419d52.mp4|ld://live.cqnews.net/vod/data/video/201606/02/399111da-b7e3-4e28- ce1a-ceb1a5b22026/transcode_9d552c13-8966-210b-2252-a934e099.mp4,ld://live.cqnews.net/vod/data/video/201606/02/90b80fa1-52e7-434b- 9596-3f84b43e394b/transcode_0f260842-a675-8e7d-1edc-a154188d.mp4http://222.177.27.245/zumeng/20160602yibingjun.mp4,http://222.177.27.245/zumeng/20160602yibingjunlianbo.mp4


      打赏捐赠
      0
  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