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逐梦他乡重庆人——梁恩明

    信息发布者:云阳县江口镇大面村
    2016-12-16 14:33:55    来源:华龙网   转载

    乐山大佛旁建造“东方佛都” 不忘家乡回渝办厂解决百余人就业

    记者 伊永军


      • 摘要

        乐山大佛天下闻名,其实,四川乐山不止这一尊佛。在乐山大佛景区群峰之间,有一个名为“东方佛都”的地方,内藏大小佛像三千多尊,气势恢宏,巍为壮观。其创始人名叫梁恩明,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崽儿。如今的他不仅是一个身家过亿的企业家,还是曾荣获“冰心散文奖”的“文学发烧友”。功成名就的他不忘家乡,在重庆投资建厂,帮助上百位家乡人就业。

        快人快语邻家大叔 其实是身家上亿的企业家

          名满天下的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郊的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,与它一墙之隔的便是“东方佛都”景点。所不同的是,前者建于唐代,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后者建于上世纪90年代,只有20来岁。

          “东方佛都”占地面积近400亩,内有3000多尊佛像。这些佛像采用摩崖雕刻等形式铸就,利用自然山体延伸,如众星捧月般烘托出乐山大佛的威严、沧桑、宏伟。很多游客在观赏乐山大佛前,通常是先到“东方佛都”内“预热”一下,感受一下各式各样的佛像,再去拜会乐山大佛。

          “东方佛都”的创始人名叫梁恩明,记者在景区内见到他时,可谓“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”。

          梁恩明笑声爽朗,说话快人快语,音调高、嗓门大,是典型的重庆人性格。再加上他性格随和,穿着随意简单,架着一副眼镜,看上去就像一个能聊爱侃的邻家大叔,很难把他和身家上亿的企业家联系起来。

        从小就是文学爱好者 曾自办小报供职杂志社

          63岁的梁恩明出生在重庆沙坪坝小龙坎,家中有3个妹妹,父母都是纺织厂工人。他从小就读于纺织厂子弟校,天资聪颖,学习成绩一直很好。

          高中时期,由于喜欢写文章,梁恩明一直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。1973年,高中毕业后,他留在母校教初中语文。

          1974年,梁恩明前往梁平县平井镇当知青。闲暇时,他在屋里自办油印小报,把知青生活中的感悟写成文章或诗歌。

          有一次,有人见他在小报上发表了一首诗,便问:“这是你写的还是抄的?”梁恩明回答:“写的。”“那你晚上回去写一下,当时写这首诗的感受。”梁恩明照做了,对方看后大加赞赏,并把这首诗推荐到媒体刊登发表。后来,梁恩明才知道,对方是梁平县县委宣传部的领导。

          1976年,梁恩明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。大学时期的梁恩明是写文学评论的一把好手,在当时的四川省著名刊物《四川文学》上经常发表评论文章,稿费得了几十元,在当时不是小数目。“如果当时在大学教书,能在这本杂志上发表两篇评论,就能被评讲师职称了。”梁恩明笑着说。

          大学毕业后,梁恩明被分配到省政府办公厅做秘书。为了文学的爱好,他放弃了仕途,到乐山杂志《沫水》编辑部做编辑。后因杂志停办,他被调去乐山文化局做办公室主任。

        3年时间打造“东方佛都” 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

          1992年,四川省出台了一项政策,鼓励下海创业。受政策鼓励,梁恩明决定下海经商,创建“东方佛都”风景旅游区。

          原来,早在1986年,梁恩明在乐山大佛管理局任副局长时就发现,乐山大佛周围没有佛像群,不像云冈石窟、龙门石窟等,周围有一个众星捧月般的石像群。于是,他萌生了在乐山大佛周围打造一个佛像群的想法。

          但是,这样浩大的一个工程该怎么做?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,梁恩明只能靠自己摸索着一步步来。

          “艺术品经过岁月的积累才能成为文物,我首先要把它们做成艺术品。”他专门邀请了时任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的冯宜贵教授进行设计,采用圆雕、浮雕、壁画等多种形式,利用自然山体延伸,打造出了各类大小佛像三千多尊。

          在修建过程中,难度是时刻存在的。摩崖造像要求一次性做好,不能有差错,如果有一个地方做坏了,比如鼻子打歪了,那必须把整个作品铲除重来,在山体上重新打造。在雕刻一些大型佛像时,佛像的眼睛可能比一个成年人还高。工匠离得太近,把握不好分寸,一个疏忽,可能雕刻出的眼睛一大一小。

          为此,梁恩明想了个办法,安排一个人在山对面用望远镜遥望塑像,参照望远镜上卡尺卡出的比例,用对讲机指挥工匠进行雕刻。

          “东方佛都”于1992年开建,1994年陆续开馆,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以10%-15%的速度递增。到2015年,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80多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,梁恩明也成了身家上亿的企业家。

        文学是放不下的爱好 作品曾摘第六届“冰心散文奖”

          在经商之余,梁恩明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。正如他在《人生逆旅》一书后记中所说:“就像戒烟多年,听人谈起,仍有挥之不去的心瘾。”

          1997年,梁恩明经历了一场车祸,整整昏迷了六个多小时。身体复原后,医院确认他没有脑震荡,可他怀疑自己有后遗症。他觉得最好的验证方法就是写文章,“这是我的发明。”梁恩明笑着说。

          梁恩明喜欢旅游,沿途所见的山水风光、风土人情,他喜欢以游记的方式把它们记录成文。他说:“我喜欢历史,也喜欢哲学,不管走到哪里,我的大脑都是跟到眼睛在转,回来就忍不住想写。”

          2014年5月,我国文学奖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,第六届“冰心散文奖”揭晓。作为一名“文学发烧友”,梁恩明的《贝加尔湖》获得散文单篇作品奖。

          这篇长达7000余字的散文借景抒情、夹叙夹议,从贝加尔湖地区的优美景致以及相关的俄罗斯历史事件、人物出发,就环境保护、爱国主义等话题,发表了独到的见解。

        回渝开厂生产输液袋 一年上缴利税过百万

          重庆的山山水水塑造了梁恩明执着、专注的品性。他说:“人这辈子应该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,看准了,就百折不回地去实现它,必然有所为。”

          虽然游历了五湖四海,但是在梁恩明的内心深处,家乡重庆才是他最割舍不下的情怀。这些年来,家乡的巨大变化时时牵动着他的心,他一直想寻找机会,为家乡做些什么。

          一次偶然的机会,梁恩明注意到,医院用玻璃瓶给病人输液,为了保证有足够气压使药液顺利往下流,通常会在瓶子上留一根接触外界空气的管子,很不卫生。如果用输液袋,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

          梁恩明把这个项目带到了家乡重庆。2004年,他在重庆沙坪坝歌乐山成立重庆钱龙医药包装有限公司,担任董事长,主要生产输液袋等医疗器械。

          后来,随着生产规模扩大,他又投资6000万元左右,把公司搬迁到北碚同兴工业园区,一年上缴利税过百万元,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,帮助家乡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。在他看来,这也算是自己为家乡人民做的一点微薄贡献了。

        • [重庆日报]梁恩明:跨界奇人打造中国第五石窟群
        • 找银行贷款,找政府拿地,没多久,东方佛都浩大的工程正式启动了。“我想打造中国第五大石窟群,所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。”梁恩明告诉记者,佛像的具体设计工作由雕塑界大师冯宜贵担纲。
        • [重庆晨报]有梦想,就要整出点名堂
        • 1976年,梁恩明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学习。大学毕业后,被分配到省政府办公厅当秘书。因为对文学有一种近似于偏执的情感,所以他放弃了仕途,到乐山《沫水》编辑部做编辑。“就像钱锺书的《围城》一样,进去之前对里面的生活充满向往。”梁恩明笑着说。
        audio://live.cqnews.net/vod/data/video/201603/03/c0582e11-2003-4f91-8d21-757d44f2d505/transcode_b969469b-abff-0b0e-5ce3-95854d84.mp4|ld://live.cqnews.net/vod/data/video/201603/07/56dd70e4-ad1c-f6f0-42d0-96a40ef3/transcode_521952fb-edb3-586b-6196-2c4f6f3c.mp4http://222.177.27.245/zumeng/liangenming20160307.mp4


      打赏捐赠
      0
  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