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网通总站 大面村 614035.nync.com 欢迎您!
项力群今年60岁,是人和街道莲花社区的一名志愿者,为老人理发、按摩、做饭、洗衣,无所不能,在敬老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从未缺席过。一个花甲老人,却致力于做别人的“儿子”“ 兄弟”,让公益服务在岁月中不断升华……
退休不退“岗”
“小梅,你们能不能帮个忙,最近我需要外出办事儿,暂时不能帮何大爷煮饭。可他一个人在家,实在不能放心。”12月13日,记者来到青龙街道莲花社区居委会,项力群急匆匆地找到社区工作人员,希望能安排志愿者暂代他照顾独居老人何亮臣。
记者打听得知,何亮臣并不是项力群的家人,是项力群自己主动照顾何大爷的,“他已经83岁了,照顾他已成为习惯了,如果不是自己亲力亲为,难免忘不了要多嘱咐几句。”项力群说。
今年,项力群正式迈进了花甲——60岁,也是他做志愿者的第十个年头了。说起做志愿服务,他笑着说:“我身体还行,能帮助社区的这些老人,我心里可乐呵了。”
十年前,项力群担任双碑村的村支部书记,成立了“邻里中心“,其目的是帮助老人,如遇到困难,都可以去那里寻求帮助。
几年后,项力群主动辞职,并申请去邻里中心做志愿者。“想一心一意去做好老人的服务,而不想因为工作分心,所以让自己提前退休。”项力群说。
就这样,项力群开启了他的志愿者生涯。一周4天,他都和几名志愿者一道到 “邻里中心”去服务,陪着社区的独居老人聊家常,解决生活中的困难。
“做志愿者的时间久了,就发现年龄偏大的老人不愿意来邻里中心了。”项力群说,“一是他们腿脚不好,走过来嫌麻烦,另一方面就是他们习惯把自己圈在房子里,不愿与人交流。”于是,他向社区提议,组织志愿者进行上门服务,给独居老人打扫打扫屋子,买买菜,再陪他们聊聊天。
“虽然我也都是老年人,但是这些老人基本上都是八十多岁了。”项力群说,“比起物质上的帮助,他们更需要心理上的关心与关怀,就让‘年轻’的老年人就来陪伴他们吧。”
大小事记心上
采访中,记者和项力群一起来到社区另一位老人何良辰家。何良辰今年80岁,两个女儿早年嫁到外地,只有过年时才回家。
“力群,你来啦。”还没有打开大门,老人家就笑呵呵地打起了招呼。
何良臣曾中过风,所以行动很缓慢,一只手完全用不上力。“项老弟这个人心好,之前一次大感冒后,我牙疼好几年了,每次疼得不行时想忍忍就过去了。他知道后,非要陪我看医生,就这样一趟一趟的,不知去了好多次了。他家有事都还要先出来陪我。”
听到老人家这样说,项力群赶紧摆了摆手说:“都是我应该做的,都是小事,不足为提。只要您开心了,我就满足了。”
“只要他在家,拖地、买菜、烧饭样样都会承包,平日还经常为我买饼干买牛奶,有时跟他讲,你对我这么好,我都不能回报你,他听到后都是笑笑说,这不算什么。”说起项力群,何良臣热泪满眶,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。
生活中好帮手
生活中的项力群是老人们眼中的“贴心棉袄”,经常奔走在社区帮忙做好事。
12月14日一大早,记者来到莲花社区,正碰见项力群推着一辆旧自行车走进小区,车筐里装满了从批发市场买来的蔬菜水果等新鲜食材。随后,他把菜品一份一份分好,挨个给社区几个独居老人送到家里。
“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蔬菜批发市场买菜呢?”记者问。“这些老人很多都是低保户,经济不宽裕,去批发市场买菜新鲜还便宜。”项力群说,“就是多走几步路的事儿,能帮老人们省一点是一点儿。”
社区老人较多,不少老人身边无子女,为出门买菜发愁。项力群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当社区招募志愿者时,他立马报了名。“替他们跑跑腿,也就搭把手的事儿。”据了解,每天早上六点,项力群都会骑着自行车去两三公里外的蔬菜批发市场帮老人们买菜,风雨无阻,已经坚持了两年。
“刘婶,出来拿菜了!”今年85岁的刘顺兰老人应声走出来,笑眯眯地连声感谢。“这几天的青菜比前几天便宜,花了5块3。”老人拿出5.3元,他只收了5元。
“社区哪里有志愿活动,哪里就有项力群的影子。”志愿者张春燕说,碰到有老人不识路了,他会主动告知;碰到站台有老人等车,他会鼓励年轻人主动谦让……
一有别人夸奖他,项力群总是说:“社区就是我的家,老人们最需要的就是陪伴。这一辈子,只要我还做得动,我一定会尽力去做。”